產品目錄
雷竞技app
當前位置:首頁 > 雷竞技app > 詳細內容

賀EDESON成功簽約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武漢大學!

點擊次數:1916 更新時間:2010-11-17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點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溯源於(yu) 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曆經傳(chuan) 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wei) 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nong) 、醫 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學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dong) 主席親(qin) 臨(lin) 武大視察。 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dang) 和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nei) 高校中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ye) 蓬勃發展,整體(ti) 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期刊《 Science 》雜誌將武漢大學列為(wei) “ 中國zui傑出的大學之一 ” 。2000年,武漢大學與(yu)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於(yu) 成。珞珈山上風雲(yun) 際會(hui) ,*、*、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裏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鬱達夫、葉聖陶、*等曾在這裏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眾(zhong) 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you) 良的革命傳(chuan) 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環繞東(dong) 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you) 美,風景如畫,被譽為(wei) “ 中國zui美麗(li) 的大學 ”。學校占地麵積5167畝(mu) ,建築麵積252萬(wan) 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wei) “ 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近年來,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計算機大樓等拔地而起,成為(wei) 學校邁入新世紀的標誌性建築。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nong) 、醫、管理等11個(ge) 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hui) 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6個(ge) 學院(係)。有112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5個(ge) 一級學科被認定為(wei) 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29個(ge) 二級學科,另有17個(ge) 二級學科被認定為(wei) 國家重點學科。6個(ge) 學科為(wei)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8個(ge) 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08個(ge) 二級學科專(zhuan) 業(ye) 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96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32個(ge) 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yun) 集。學校現有專(zhuan) 任教師3600餘(yu) 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餘(yu) 人,有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歐亞(ya) 科學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8位“973 項目 ”科學家(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4位 “863 項目 ”計劃領域專(zhuan) 家、4個(ge) 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ti) 、27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位*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學校有4個(ge)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ge)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ge)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1個(ge)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ge)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ge) 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ge)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基地、8個(ge)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ge)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27項, 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第四屆居第二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 五個(ge) 一 ”工程獎、國家圖書(shu) 獎、中國圖書(shu) 獎。學校連續十次榮獲深圳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hui) 產(chan) 品獎(成交獎)和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you) 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yu) 產(chan) 業(ye) 化的方式,與(yu) 企業(ye) 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yu) 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dong) 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chuan) 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guan) 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衛星定位與(yu) 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jin) 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jia) 值,還產(chan) 生了巨大的社會(hui) 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hui) 科學的專(zhuan) 家學者充分發揮“ 智囊團 ”和“ 思想庫 ”的作用,積極探索關(guan) 係國家經濟建設、社會(hui) 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yu) 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yi) 與(yu) 應用價(jia) 值的科研成果,為(wei) 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大型漢語工具書(shu) 《故訓匯纂》、譯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譯》、學術專(zhuan) 著《馬克思勞動價(jia) 值論的曆史與(yu) 現實》等成為(wei) 新時期學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漢大學提出 “ 創造、創新、創業(ye) ” 教育的新理念,培養(yang) “ 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 ”複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學校現有普通本科生32010人,碩士研究生11659人,博士研究生6904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僑(qiao) 學生586人,有外國留學生1560人。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yang) 了30多萬(wan) 名各類專(zhuan) 門人才,僅(jin) 兩(liang) 院院士就有100餘(yu) 人,為(wei) 國家建設和社會(hui) 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矚目的高水平辦學成就,為(wei) 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交流與(yu) 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yu) 4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46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

    傳(chuan) 承百年輝煌,盡展名校風采。麵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wei) 指導,製定了建設成為(wei) 中國特色、世界*、的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明確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化大學的發展定位,致力於(yu) 推動學者、學科、學術、學風、學生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學校整體(ti) 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麵。

    百餘(yu) 年的風雨,百餘(yu) 年的磨礪,百餘(yu) 年的輝煌。武漢大學正充滿信心,豪邁地邁向美好未來!



上一篇 賀EDESON成功簽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 下一篇 賀EDESON再次簽約大型國企彩虹集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