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目錄
雷竞技app
當前位置:首頁 > 雷竞技app > 詳細內容

賀EDESON成功簽約中國科學院所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點擊次數:1990 更新時間:2010-02-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wei) 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9月創建於(yu) 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創辦被稱為(wei) “我國教育史和科學*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係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xing) 科技領域設置係科專(zhuan) 業(ye) ,創造性地把理科與(yu) 工科即前沿科學與(yu) 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yang) 新興(xing) 、邊緣、交叉學科的科技人才,匯集了嚴(yan) 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有聲望的科學家, 得到迅速發展,

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wei) 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ye) 。1978年以後,學校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在全國提出並實施了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麵向世界開放辦學等一係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七五”、“八五”期間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很快發展成為(wei) 國家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主動適應國內(nei) 外科技、教育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要求與(yu) 挑戰,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大力推行教學科研改革和結構性調整,進行第三次創業(ye) 。學校是*批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之一,也是*參與(yu) 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長期以來,學校大力弘揚“紅專(zhuan) 並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堅持“我創新,故我在”和精品辦學、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斷開拓創新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以及教學與(yu) 科研相結合、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培養(yang) 出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學校麵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yu) 科研競爭(zheng) 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學校有11個(ge) 學院、26個(ge) 係,以及研究生院、軟件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等,在上海、蘇州分別設有研究院。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ge)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ang) 基地和1個(ge) 國家生命科學與(yu) 技術人才培養(yang) 基地,8個(ge)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ge)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ge)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ge) 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19個(ge) 安徽省B類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34個(ge) 國家和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現有專(zhuan) 任教師1162人,科研機構人員286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2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342人,教授450人(含相當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46人(含相當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人員),還聘請了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科學家為(wei) 名譽教授、名譽博士和客座教授。

       在校學生16100多人,其中博士生2200多人,碩士生65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養(yang) 質量一直在全國高校中。

       校園總麵積約145萬(wan) 平方米,建築麵積92萬(wan) 平方米,擁有資產(chan) 總值8.9億(yi) 元的先進教學科研儀(yi) 器設備,圖書(shu) 館藏書(shu) 188.75萬(wan) 冊(ce) ,已建成國內(nei) *水平的校園計算機網絡,並初步建成若幹科研、教學公共實驗中心。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力爭(zheng) 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後,把學校建設成為(wei) 質量優(you) 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研究型大學,成為(wei) 與(yu) 中國科學院和其他專(zhuan) 業(ye) 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業(ye) 相結合,麵向全國培養(yang) 具有創新能力和現代知識結構的*人才,具有較強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教育與(yu) 科研基地,為(wei) 實現“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的宏偉(wei) 目標而努力奮鬥。



上一篇 關於2010年春節放假安排的通知! 下一篇 賀EDESON第4次簽約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