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EDESON成功簽約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曆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籌建於(yu) 1958年10月,1959年8月正式成立,時稱中國科學院上海理化研究所,2003年6月經國家批準定為(wei) 現名。擁有兩(liang) 大園區,分別坐落於(yu) 上海市科技衛星城嘉定區和浦東(dong) 張江高科技園區,占地麵積共約700畝(mu) 。我所是國立綜合性核技術科學研究機構,在光子科學、加速器科學技術、核能技術、核科學技術與(yu) 前沿交叉科學等領域,從(cong) 事麵向世界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水平的科學研究、大科學裝置的研製與(yu) 運行利用,以期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貢獻,成為(wei) 我國*特色、*與(yu) 不可替代的國立研究機構。
學科方向:
- 光子科學
- 加速器科學技術
- 核能技術
- 核科學技術與前沿交叉科學
機構設置: 分為(wei) 基礎研究部門、應用研究中心、技術支撐部門、管理部門、科技企業(ye) 五大類,基礎研究部門中包括專(zhuan) 門從(cong) 事上海光源工作的技術部。建有“上海光源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籌)、“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低溫超導高頻腔技術重點實驗室”。
人員狀況: 截至2009年底,全所在職職工共784人,其中科技人員599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66人。設有粒子物理與(yu) 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無機化學等3個(ge) 博士學位培養(yang) 點,粒子物理與(yu) 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無機化學、光學工程、電磁場與(yu) 微波技術、信號與(yu) 信息處理、生物物理學等7個(ge) 碩士學位培養(yang) 點,物理學、核科學與(yu) 技術等2個(ge) 博士後流動站。在學研究生357人,其中博士生156人、在站博士後18人。
在研(建)重大項目: 上海光源(SSRF)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973項目“基於(yu) 超導加速器SASE自由電子激光的關(guan) 鍵物理及技術問題研究”、“人工納米生物機器構築與(yu) 生物醫學應用的基礎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用非動力核技術高技術產(chan) 業(ye) 化專(zhuan) 項“輻射改性功能型高分子新材料高技術產(chan) 業(ye) 化示範工程”、“輻射加工用新型電子加速器係列產(chan) 業(ye) 化示範工程”,中科院創新重大項目“核技術應用的關(guan) 鍵技術”等。
突出成果: 建所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600餘(yu) 項,成功研製出我國*台自行設計建造的1.2米回旋加速器,後改建為(wei) 1.4米等時性回旋加速器並在其上完成新核素Pt-202的合成與(yu) 鑒別,實現了我國在新核素合成領域零的突破;研製成功世界上*台超靈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儀(yi) ;研製生產(chan) 出我國*個(ge) 載入國家藥典的放射性藥物。獲各類科技獎項16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重離子核反應的集體(ti) 效應、奇異核產(chan) 生及其性質研究”、“重質量豐(feng) 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鑒別和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交流與(yu) 合作: 重點圍繞光源技術和自由電子激光技術,與(yu) 上擁有同步輻射裝置的研究單元開展全麵合作;同時開展其他相關(guan) 交叉學科及高新技術領域的多元化合作。我所與(yu) 日本SPring-8、KEK、JAEA、JSSRR、SSLAC,美國BNL、ANL、LBNL、SLAC,意大利ELETTRA、INFN,德國BESSY-II、Rossendorf,英國DIAMOND、瑞士PSI、俄羅斯BINP、新加坡SSLS、澳大利亞(ya) Aus Synch、韓國PLS等研究機構建立了正式的所級合作關(guan) 係;並於(yu) 2001年加入RICH-STAR合作計劃(項目)。在國內(nei) ,我所與(yu)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理化所、長春光機所、西安光機所、生物物理所、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沈陽科儀(yi) 公司、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建立了所級合作關(guan) 係。
學術刊物: 主辦《核技術》《核科學技術(英文版)》《輻射研究和輻射工藝學報》等學術刊物。上海市原子核學會(hui) 、中國核學會(hui) 輻射研究與(yu) 輻射工藝學分會(hui) 掛靠本所。
2009年是上海應用物理所發展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上海光源工程按期竣工、開放,研究所也開始了向核能領域進軍(jun) 的新的轉折。在這一年中,上海應用物理所迎來建所50周年。4月29日,上海光源舉(ju) 行竣工典禮,按期完成工程建設。經專(zhuan) 家測試、評議和工藝鑒定,上海光源建設質量達到世界*水平,其性能參數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設計指標,進入上性能指標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行列,其中儲(chu) 存環的有效發射度、軌道穩定度、束流耦合度和軟X射線譜學顯微線站的能量分辨與(yu) 空間分辨、生物大分子晶體(ti) 學光束線總體(ti) 性能均屬上同類裝置的水平之列。5月6日起,上海光源對用戶開放試運行,年內(nei) *7條光束線站累計提供用戶機時14428小時,執行公共用戶課題395個(ge) ,涉及100個(ge) 單位的實驗人員1520人次、用戶932人,取得了一批很好的實驗結果;整體(ti) 裝置運行穩定可靠,達到同類裝置*年運行的先進水平,得到用戶好評。
加速器科學技術方麵,上海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實現了高增益自由電子激光出光;國內(nei) 自主研製成功真空室內(nei) 波蕩器。光子科學方麵,成功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分析(XAFS)方法對室溫下離子液體(ti) 的原子內(nei) 部精細結構進行了測定;將X射線熒光全息方法應用到形狀記憶合金Ti50Ni44Fe6隨溫度變化相變過程的研究。核科學技術與(yu) 前沿交叉科學方麵,發現了*個(ge) 反物質超核——反超氚核;利用受限於(yu) 細納米管內(nei) 水分子氫鍵取向的協同性,提出並數值驗證了微弱信號可通過水傳(chuan) 遞和放大;發現了納米金粒子可以動態調節聚合酶鏈式反應體(ti) 係中聚合酶活性,以實現類似“熱啟動”的DNA體(ti) 外複製過程;發現了DNA的構型變化能夠有效地阻礙離子的擴散;構建了一種多色納米信標,並應用該探針實現多種腫瘤基因標誌物的同步檢測。核能技術方麵,成立所核能工作領導小組和總體(ti) 組,確立了以釷基熔鹽反應堆為(wei) 主攻方向、以核能材料研究為(wei) 特色的核能發展策略,積極爭(zheng) 取未來先進裂變核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zhuan) 項。全年簽訂科技成果“四技”合同39項;爭(zheng) 取科研項目52項,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1項、課題1項;發表影響因子大於(yu) 3的次論文58篇,申請27個(ge) 、授權18個(ge) 。上海應用物理所名譽教授有馬朗人獲2009年度國家友誼獎和國家科學技術合作獎,“幾種熒光量子點的製備、修飾及生物檢測方法研究”獲2009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hui) 科學技術獎(CAIA 獎)一等獎。
2009年,上海應用物理所成功舉(ju) 辦了“第四屆亞(ya) 太同步輻射論壇”等9個(ge) 多邊及雙邊會(hui) 議、“同步輻射與(yu) 環境科學”等3期東(dong) 方科技論壇以及“核技術與(yu) 核能”等多項專(zhuan) 題係列研討會(hui) ,與(yu) 美國勞倫(lun) 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開展先進超導波蕩器技術合作研究;依托上海光源,與(yu) 加拿大光源和澳大利亞(ya) 光源合作開展X射線醫學成像新方法及其應用合作。
上一篇 賀EDESON成功簽約上虞市華捷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下一篇 賀EDESON成功簽約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